湖南的菲菲阿姨,上个月接了一个月薪10K的单子,主要负责带一对 4 岁多的双胞胎兄妹。上户后,发现这个哥哥是个暖心小太阳,开朗又懂事,人见人夸;妹妹却像个让人捉摸不透的“小调皮”,从小被爷爷宠溺着,性子格外顽皮任性。
昨天,菲菲在陪跑群里求助,怎么能改掉妹妹的毛病呢?她上户一周,妹妹真把她折腾的够呛,就拿剪指甲这事来说,提前都跟妹妹商量好了,让她找婶婶剪,妹妹也乖乖去了。可谁知道,婶婶先给哥哥剪了,轮到她时,瞬间就不干了,在凳子上扭来扭去,哭闹个不停,把简单的剪指甲活儿搅得一团糟,婶婶都被闹得没了耐心,直摆手说剪不了。
扎头发的时候,妹妹更是全程“上蹿下跳”,嘻嘻哈哈地搞恶作剧,一会儿扯扯这儿,一会儿动动那儿,根本安静不下来。走路不好好走,就爱挂在大人身上,身子晃来晃去,也不管会不会摔跟头,旁人只能一路小心地扶着。学知识也不省心,一位数加减法到现在都没整明白,让她做点儿事,小嘴一撇,谁的话都听不进去。
之前菲菲发现妹妹喜欢爱莎公主,就拿这个当“法宝”跟她沟通,起初还有点效果,小丫头安静了几天。可没多久,老毛病又犯了,又变回那个要全家围着哄的“小祖宗”,时不时还发疯似的大笑,旁人都直摇头。滑雪教练瞧见了,忍不住嘟囔一句:“这孩子,以后怕是要得公主病喽!”更气人的是,穿错鞋了,随手就把别的小朋友鞋子扔老远。
菲菲的问题一发出来,群里立马热闹起来,大家纷纷支招。莫莫热心地给出建议:“咱得多花心思听听孩子心里咋想的,跟她交流的时候,把自个儿当成 3 岁小孩,好好回应她。不过,该坚持的原则可不能丢,还得跟雇主多唠唠你的教育方法,争取人家支持。”
紧接着董冬冬老师一番话,那可真是说到了点子上:“这孩子老是干些出格的事儿,说到底是想大家多关注她。说不定啊,平日里没少被大人忽视、否定。咱这会儿先别急着纠正她的毛病,要实实在在走进她心里,打心底喜欢她、帮她。大人要是流露出厌烦的情绪,孩子机灵着呢,能感觉出来,她都不知道咋做才能讨大家喜欢,就只能一直在错误的路上走下去了。”
菲菲一听,恍然大悟,决定照做试试。还别说,立竿见影!妹妹洗澡的时候,光着身子就去按洗衣机,往常菲菲肯定急得上火,这次她稳住了,轻声细语地用“过家家”的法子跟妹妹讲,啥事儿能做,啥事儿不能做。穿衣服的时候,妹妹又在那儿“啊啊啊”地捣乱,菲菲不慌不忙,笑着说:“我知道你要说啥。”妹妹嘴硬回一句“我不知道”,但菲菲心里清楚,这话她听进去了。
到了晚上,菲菲特意拿出爱莎公主头饰送给妹妹,让她美美地打扮一番,接着又借着“过家家”跟她聊天。神奇的是,妹妹这回真听话了!虽说偶尔还是会犯点小错,像把一整包擦屁股纸一股脑扔进垃圾桶,但比起之前,进步可太明显了,菲菲心里满是欣慰。
其实啊,每个看似调皮捣蛋的孩子,内心深处都藏着一颗渴望被爱、被关注的心。无论是家长,还是像菲菲这样的育儿工作者,只要咱们揣着满满的爱意,耐着性子,试着站在孩子角度看问题,再“皮”的娃,也能被温柔收服,慢慢成长为暖心小宝贝。
搞定“熊孩子”,就靠这招“爱的魔法”!
(文中名字为化名)